热点消息

加拿大百年中山会所专访前华裔市长刘志强

【专访】特约记者 杨迎夏 维多利亚摄影报道

三月初春,笔者随侨社乡亲从温哥华市出发搭乘卑诗渡轮(BC Ferries),跨越美丽的海湾,抵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市(Victoria)作探访中山华社之行。

维多利亚市在历史上是华人登陆加拿大的第一站,故有“新金山”称谓之传说,1758年,第一批华工50多名最早来到这里,参加建设横贯加拿大东西的太平洋铁路。

维多利亚中山福善堂是本次探访的首站。传统建筑福善堂大厦不久前完成了翻新工程,百年会址焕发新貌。在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堂所里,我们得到了一众亲切的中山籍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同时笔者有幸采访了曾在1999-2008年连任三届维多利亚市市长一职的华裔市长、广东中山籍隆都乡亲刘志强(Alan Lowe)先生。

DSC_0034

(图)刘志强先生在维多利亚中山福善堂。(摄影:杨迎夏)

他是一位把作一市之长和中山社团主席都称为“义工”而尽职尽责的建筑师,与笔者同是建筑行业同行和60年代的同辈人。

刘志强先生首先向笔者讲述了福善堂的历史和此次翻修工程,他亲自参与了重修设计和统筹了工程事项。福善堂是加拿大最早的中山侨团,在1902年由11间中山商会集资购买了该会址地块,原始物业为小木屋,后在1910年筹款建设并在1913年落成建筑大楼,是中山人在加拿大的第一个侨社堂所。这栋建筑物当年由西人设计,具有欧陆色彩和历史韵味。实地所见,中山福善堂里的一桌一椅,每个陈设的细节均透出年代久远的味道。加拿大为数不多的的建筑圆形玻璃拱顶就在这里二楼正堂会议厅的上空,见证着历史细说着辉煌。

刘志强先生还向笔者讲述了他的读书、就业、从政和义务服务侨社的经历,还回忆起多次回到祖籍地中国广东中山省亲、到维多利亚市友好城市苏州市访问的往事。

刘志强先生在加拿大温尼伯市就读学士学位,又在美国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他在1996年当选为市议员后,于1999年38岁时,首次当选为维多利亚市市长,成为当时加拿大最年轻的市长,后两度连任。

“在你竞选的过程中,是得到华人的支持吗?笔者问。

“有的!但主要还是得到了本地西人的支持——特别是我的选区以西人选民为主。我在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时候,有很多的客户及朋友,有良好的关系;我当了多年市议员服务帮助很多人,他们都给我支持!”刘志强说。

在就任市长后,他开拓进取,在维护和发展维多利亚市独特的旅游优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及解决市民的安居问题,又兴建步行街和中文学校,维护和建设加拿大最古老的唐人街。在他的任内,维多利亚市被评为最佳旅游城市,并成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作为一个华裔市长,他不忘自己的祖籍国,成为加中友好合作的桥梁,发展维多利亚市与苏州市姐妹城的友好关系,加强维多利亚市与中国在经贸、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我回过中山很多次了!我带我的家人一起回去省亲,我还有亲戚在那里!”土生土长在加拿大的前任市长说。“有机会我会再回去的。”

“你将来还会重新从政吗?如参加联邦国会议员的选举?” 笔者问。刚才听其他福善堂的中山乡亲说,刘志强在当地还是很有影响力的,有能力和有优势再参选、在政界更上一层楼。

他略思索一下答道:“目前还是以做好生意为主,以后再作考虑。”

从市长的位置退下来之后,刘志强继续从事他的建筑工程设计事业。

“我们是以设计CONDO(高层建筑)为主,业务很忙。”他介绍道。

虽然业务生意和工作繁忙,但当中山侨社向他召唤——推选他担任福善堂主席这个大义工的时候,他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个担子,并很快作出决定,与同仁们一起努力筹资,把老旧福善堂大楼作了翻新,让历史文物重新焕发青春、继续造福侨社大众。

DSC_0278

(图)刘志强在中山福善堂2016年春宴上讲话。(摄影:杨迎夏)

中山福善堂创立已过百年,在当地华人社区颇具影响力。该堂于1902年由十多位来自中山的华侨发起组成,一直坚持为桑梓、为社区服务的精神,并致力发扬中华文化传统。该堂是一个资源充裕的侨社组织,除承先辈遗荫,有相当入息外,会员众多,不少是热心侨社而又事业有成的俊彦。会员中多为土生土长的中山祖籍的年青人,给会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该会积极参与主流社会的一切活动,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为当地中山籍乡亲谋取福利,组织各种康乐活动,提高会员的归属感。

DSC_0005-001

(图)重新翻新过的福善堂大楼外景。(摄影:杨迎夏)

DSC_0021

(图)重新翻新过的福善堂大楼内景一角,会议厅墙正中上方摆挂孙中山像。(摄影:杨迎夏)

DSC_0018

(图)重新翻新过的福善堂大楼内景,会议厅正中上方有独特的建筑圆形玻璃拱顶。(摄影:杨迎夏)

在福善堂里,笔者留意到,在最近翻新过的大楼里的门顶上,还保留着一个不起眼的刻着“HOOK SIN TONG BUILDING 1911″(福善堂建于1911年)的珍贵牌匾。1911年——那是怎样的年代呢?那是一个风起云涌,风雷激荡的年代!孙中山曾在那个时候来到了这里,为辛亥革命事业奔走筹款,得到了许多华裔乡亲的鼎力支持。孙中山为此曾说“华侨是革命之母。”

在这篇采访手记掩卷之时,回顾维多利亚华社访问的点点滴滴,维多利亚中山乡亲们的亲切笑容又再次闪现眼前,他们的纯朴,他们的真诚,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和感受良深。虽然他们很多是第二、三代了,在华埠之外,他们在现实的社会里大多已走进主流生活,甚至象刘志强那样已成为这里的市长,但唐人街依然是许多象他们那样的加籍华裔后代们的象征性的家,他们聚集于此,传递着乡情和文化。华人侨社里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悠久的传说,但也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在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中寻找到自已的根和情感的一个重要载体。

阅读数:

http://www.hitwebcounter.com/


 

1 Trackback / Pingback

  1. 加拿大BC省长贺谨到访中山福善堂 – 温哥华侨网

发表评论

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