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得天独厚环境优美的移民城市本拿比市
【枫情博客】
近日有机会前往本拿比市政厅访问,参观市政府大楼和议会厅,领略到市政区域及周边环境的庄重和优美,了解到一些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及感受到本拿比人的好客热情。(图文:森玛)
本拿比市政府大楼入口
本拿比有多个遍布世界各国的姐妹城市,以上标志是庆祝今年与一友好城市结好50周年。
环境清幽的市政区域
纪念石碑
历史简介
首届市政府组成人员
【城市简介】以下资料来自维基(Wiki)百科:
本那比(Burnaby)是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个城市,紧接在温哥华市的东面。按人口计算,本那比在卑诗省内位列第三,仅次于素里市和温哥华市。本那比于1892年正式成立,并于100年后(即1992年)升级为「市」。它是大温哥华区域局其中一名成员,并且是大温区域局行政总部的所在。
历史 欧洲裔移民于1850年抵达现本那比一带,往后年间发展缓慢。温哥华于1886年设市后,来往温市和二埠的交通日渐繁忙,卑诗电力铁路公司因此于1891年兴建一条市际电车线连接两地,而电车线沿途的土地则划成多块地皮出售。为了确保地主所缴交的地税可为于该区提供可靠的市政服务,区内居民向省政府申请成立地方行政架构,而本那比区亦于1892年9月24日正式成立。名称纪念了于1859年探索现本那比湖一带的罗伯特·本那比。本那比起初只是一个郊外农业地区,为邻近的市区提供农产品,后来成为连贯温哥华、菲沙河谷和卑诗省内陆重要的运输走廊,并且与北温市和列治文一起成为温哥华的第一环卫星城市。
20世纪经济大萧条期间,本那比长官威廉·普里查德(William Pritchard)动用地方政府储备和贷款来进行一系列刺激就业措施,以舒缓区内的失业问题[3]。然而,此举却令本那比政府的财务更为拮据,更逼使省政府于1932年委任专员来接管本那比的地方政府事务,至1943年为止[3] [4]。
随着大温地区在二战后陆续扩张,本那比也迅速成长。架空列车的博览线于1985年开通,刺激了铁道镇站一带的商住发展。为配合其百周年纪念,本那比于1992年正式改设市
地理与土地用途 本那比市占地98.6 平方公里(38.07 平方英里),位于大温哥华地区的中心,西临温哥华市,东邻满地宝、高贵林市和二埠,南起菲莎河,北至布勒内湾。本那比与温哥华和二埠占了布勒半岛的大部分。而本那比的地势由海平面一直到海拔 370 公尺,最高处位于本那比山上。本那比的地景主要由小山、土坎、河谷和一个冲积平原组成,这些特点以及其地理位置都深深的影响着城市。
本那比市中心发展迅速,现在已渐趋成熟且完善。他由一个典型的农村变成市郊的小市镇,直至今日成为了一个主要城市。但是本那比的公园、农地等面积比例仍然是北美各大都市中最高的一个,同时当地政府也会维护一些农田,特别是位于大弯(Big Bend)的菲莎河河滨平原的周围。
公园与湖泊 市内的主要公园包括本那比湖区公园(Burnaby Lake Regional Park)、中央公园(Central Park)、罗伯特·本那比公园(Robert Burnaby Park)、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班尼特海洋公园(Barnet Marine Park)和本那比山公园(Burnaby Mountain);主要河道和湖泊则包括史提尔溪(Still Creek)、布伦尼特河(Brunette River)、鹿湖(Deer Lake)和斯昆特湖(Squint Lake)。
气候 本那比市地处加拿大东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阿拉斯加暖流终年流经沿岸,气候温暖潮湿,适宜人居。
大众运输系统 温哥华架空列车的两条路线均从东西向横跨本那比市:博览线和千禧线在本那比市南部沿用前卑诗电力铁路市际电车的走线共构运行,而千禧线的专用路段则通过本那比市中部。架空列车促进了本那比市与二埠、温哥华和素里间的交通,并且造就了本那比市内数处的高密度市区发展,如东区的洛歇城购物中心(Lougheed Town Centre)和中西区的布伦活城购物中心(Brentwood Town Centre)一带,而南区铁道镇购物中心地区的发展更为显著。至于本那比市内的巴士线则属大温哥华巴士系统的一部份,由岸山巴士公司(Coast Mountain Bus Company)营运。而架空列车和岸山巴士公司均隶属大温运输联线。
横跨本那比市的主要南北向道路主要有界限道(Boundary Road)、威灵顿道(Willingdon Avenue)、皇家橡树道(Royal Oak Avenue)、肯辛顿大道(Kensington Avenue)、史柏灵道( Sperling Avenue)、葛拉迪大道(Gaglardi Way)、卡里布路(Cariboo Road)和北路(North Road);东西向的道路则连接了周边的城市,主要有喜士定街、班尼特公路(Barnet Highway)、洛希公路(Lougheed Highway)、京士威道、加拿大大道(Canada Way)以及海旁大道(Marine Drive)。大温地区的主要东西向高速公路--横加公路(卑诗省1号省道)亦贯穿本市;横加公路和加拿大大道都已取代连接本那比市西北到东南部的道格拉斯路(Douglas Road )的大部份走线。而从1990年代开始,本那比市亦发展了一系列单车径。
人口 虽然本那比的土地面积只占整个大温哥华地区约4%,但在2001年时它的人口已达大温地区的10%。本那比的人口约有205,261人,是卑诗省内继温哥华和素里后的第三大城市。就像大温哥华多数的地区一样,本那比也有许多的移民社区,举例来说:本那比北部的喜士定街长期以来都有许多的义大利餐听和义大利保龄球(bocce)馆,而铁道镇内如雨后春笋般的多层公寓建筑群,某程度上亦是拜由大中华地区(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南韩和南斯拉夫涌入的新移民所赐。根据2006年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本那比市约有54%的人并非以英语或法语作为母语的。
据加拿大统计局公布2006年卑诗省人口普查中,有关华裔人口变化报告显示,卑诗省华裔人口已在1996年至2006年间,增长2%,每10个卑诗省民,就有1人具华裔背景。其中本那比市华裔人口占了总人口的30.3%。
宗教信仰 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本那比市之宗教信仰概况如下:
- 35.3% 无宗教信仰
- 21.3% 罗马天主教
- 19.9% 新教
- 6.1% 基督教之其它支派
- 4.9% 佛教
- 4.8% 伊斯兰教
- 2.9% 锡克教
- 2.3% 东正教
- 1.5% 印度教
- 0.3% 犹太教
- 0.4% 其它亚洲宗教
- 0.3% 其它宗教
政治 长期以来,本那比市议会和学校局主要是由中间偏左的议员主导,但市内的选民亦时有选出保守派的省议员和联邦国会下议院议员。
联邦新民主党国会议员罗思安(Svend Robinson)从1979年至2004年代表了本那比市长达25年,并且是全国首位公开自己同性恋取向的国会议员。
从2008年开始直到目前,本那比的市议会连续两届一党独大,囊括了所有席位。目前本那比市市长高力勤所属政党为本那比公民协会;他自从2002年首度当选,至今他已经连续三次成功连任(2005年、2008年、2011年),同时他也是本那比鹿湖选区现任省议会议员柯瑞根(Kathy Corrigan)的丈夫。
现今本那比市共计有8为市议员,5位卑诗省省议员,以及2名加拿大国会下议院议员。
工商业及经济 本那比主要的科技公司有电子艺界公司、富士全录公司(现并入伊士曼柯达公司)、巴拉德动力系统和研科传讯公司,他们的公司都设置于此。而重工业则包括了雪佛龙公司和加拿大国营石油(Petro-Canada,枫叶石油)炼油厂等在布勒内湾设厂。其它公司如eBay等也有重要设施在本那比市。城市的住宅区以高密度为特色,市中心主要有高速运输系统、科研中心及商业园、电影和电视制作中心、以及全面性的工业区。
至于供应一班民生消费的零售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布兰活城购物中心(Brentwood Town Centre)、洛歇城购物中心(Lougheed Town Centre)、铁道镇购物中心等购物中心周围和北部小山岗地区(The Height)[8]。其中铁道镇大都会广场是卑诗省最大型的购物商场,有电影院、餐厅、酒楼等,店铺超过400间[8]。而丽晶广场不但是本那比最大型的华人购物商场,更是是本那比市的地标性建筑。
教育 41号本那比校区(School District 41 Burnaby)负责掌管本那比的公立学校,并附有社区教学、成人教育和交换学生的计画。本那比有八间中学和四十间小学,大专院校则包括西门菲莎大学(SFU)和卑诗理工学院(BCIT)。
标志 1991年,加拿大纹章局授予了本那比区政府本那比区徽。继本那比在1992年升格为市后,作为本那比区的继承者,2005年再度确认了此为本那比的市徽[9],包括了整个纹章(Coat of arms)和从中衍生出来的市旗(Flag)和市徽(Badge)。
本那比巿市徽主要由顶饰(Crest)、盾牌(Escutcheon/Shield)、立地(Compartment,位于盾底)、护盾兽(Supporters)、格言等加拿大典型的纹章元素所组成。作为顶饰的红色狮子手上正高举着本那比市旗。而本那比市市旗中央的黄色区域上下为波浪状的蓝色带状区块,中心的蓝鸟则和市徽盾上的相同。至于本那比市的市花为杜鹃花。
目前在本那比市政府的北侧入口和本那比村博物馆正门都可见到本那比市旗在外随风飘扬。
阅读数:
发表评论